教育现代化2035呼应教育强国战略

作者:lanke 时间:2019-03-25 17:55:55 点击:6733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从现在起到2035年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总体目标,分为相互衔接递进的两大层次。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2020年确保“十三五”规划各项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收官。预计届时我国的“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这里所说的重要贡献,既要服务国计,又要服务民生,就是教育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贡献。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立了下一阶段奋斗目标,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至此,2035年教育现代化的施工蓝图展现出一个宏大愿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教育系统始终具有大量贡献服务点。在经济建设中,教育系统需要深度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在政治建设中,教育系统应在治理现代化、依法治教办学、加强法治教育上扎实推进;在文化建设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教育系统都会大有作为;在社会建设中,促进就业、脱贫攻坚、提高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社会治理,教育系统将主动参与协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学校与绿色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共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些都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和重点任务。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政策主线与实践成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沿着2035年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的方向,呼应建设教育强国的长远需求,全面谋篇布局,从结构上可视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致力于“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发挥统领作用。要求“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互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教育体系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将是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切实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的顶层设计方案。

第二大板块,涵盖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关键阶段。围绕“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等六个重点,多方位进行细化部署。预计到2035年,我国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广大青年乃至其他成年人将有更为多样化的就学、深造、进修、培训机会,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梁八柱”将更加稳固。

第三大板块,着眼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多措并举夯实教育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期望到2035年,“教育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依法共同参与教育治理的制度保障,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为坚持以教育治理现代化支持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明确了前进方向,廓清了重点方略。

总体上看,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下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现代化,尤其需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搭建起符合基本国情的、有利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力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载3月1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