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工智能 职业培训以变应变

作者:admin 时间:2018-10-30 08:02:14 点击:6061

肯锡全球研究院在《工作增减:自动化时代的劳动力转型》报告中,对全球800多种职业所覆盖的2000多项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全球约50%的工作可以通过改进现有技术实现自动化。简言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机器将逐渐取代人类的工作。

不过新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仍可以通过任务的转换来调整不断变化的技术禀赋,而且新技术的需求和竞争优势也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计,仅机器人产业就在世界范围内滋生了17万到19万个工作岗位。未来的一项长久挑战是,帮助受到人工智能冲击行业的劳动者重新适应并获得新技能,这将是保障公共福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

职业培训内容——潜能竞争。未来可能出现直接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作,包括人类与现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合作、开发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实践中监督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由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社会范式变革。职业培训应该针对劳动者多样化的需求来定制相应的培训内容,包括提供人—人、人—机以及人—世界的沟通能力培训,提供面对瞬间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进行处理的培训,以及提供产生批判性认知和思考的培训等。由此,劳动者不但能掌握可迁移性较高的技能,更能发展人类独有的无形技能,如沟通、合作、批判性思维、问题处理等能力。因为这些技能,在现阶段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机器无法涉足的能力范畴,人类可以借此形成人与机器能力互补的工作常态。

职业培训策略——人机交互。对于情商、沟通、合作、批判性思维、问题处理等无形能力,如果缺乏情境的熏陶,单靠课堂讲授等方式被动接受,劳动者想要领悟并非易事。在传统的培训方式下,对于人—机以及人—世界沟通能力的培训,往往鞭长莫及,因此职业培训应该利用VR、AR等新兴技术开发远程指导、虚拟培训以及人工智能培训等形式,使劳动者能融入强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深化、持久的学习体验。此外,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培训的时间和地点不再受到限制,学习者和专家交流、与他人共享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便捷。职业培训可以建立传统形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培训模式,以便更高效地为需要提高技能水平的劳动者服务。

职业培训认证——能者居之。随着新式、有效学习环境的出现和数字问责制的进步,技术和能力将需要更加精确和完善的认证方式,而不再是基于文凭和成绩。事实上,在大数据与“云技术”的推动下,职业培训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搭建一个权威性的数字化培训认证平台。劳动者可以在平台注册登入,利用VR、AR等技术手段,在模拟现实的虚拟世界里完成与机器协作、问题处理、情商、创造力等能力的测试,以完善个人的技能信息。企业或相关机构可以从这个数字平台浏览劳动者的技能信息,了解其能力水平。这种形式的数字平台相当于企业和劳动力个体进行职业培训的认证媒介,帮助两者都能得到直观的有效信息,从而有效配置人力资本。

职业培训政策——众擎易举。为了确保未来劳动者的雇佣能力,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参与这个学习和教育培训体系的设计,而且要优先考虑职业培训,投入资源开发有效的培训项目,以满足工作的需求。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构建与人工智能相适应的现代化劳动力政策和职业培训政策,统一培训质量标准,完善培训评估体系,从而为国家、社会乃至劳动者个体提供就业的法律保障,维护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市场稳定有序。

总之,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当下,劳动者个体要学会学习且持续地学习,以“变”应万变,只有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与应变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越来越灵活的碎片化工作形式、复杂化的工作环境、数字化的就业市场以及多样化的职业技能要求。面对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职业培训需要革新培训内容、形式和认证体系,保持与技术的同步。(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欧阳忠明 潘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