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筑牢师德师风防线

作者:lanke 时间:2019-12-07 14:37:23 点击:15722

日前,教育部公开曝光了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体罚学生、性骚扰学生、猥亵学生、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今年4月和7月,教育部先后两批曝光10起教师违规违纪典型案例,此次曝光是教育部持续加大对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问题查处力度以来第三次曝光违规违纪典型案例。

从此次曝光的典型案例来看,不仅严肃处理了违规违纪的教师和从教人员,同时还对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相关中小学校党政负责人和高校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的监管不力、推诿隐瞒等失职失责问题进行了严肃追责。此外,曝光的案例中还包括两起外籍从教人员违规违纪行为。从这些典型案例中不难发现,对师德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管实现了全覆盖。

绝大多数教师敬业厚德,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违反师德甚或社会公德的事件虽然只是个案,远不能代表教师队伍的主流,但一旦发生便可能引发公众对教师群体素质的忧虑。每一起师德失守行为的发生,都可能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严重伤害,也都是对教师队伍形象的严重破坏。对顶风违规的相关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责,鲜明地表达了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的坚决态度。曝光典型案例,更具有公开警示作用,有利于形成强大震慑。以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及时清理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也有利于避免因个别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损害整所学校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应有超出一般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准,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失守,课上得再好、学术水平再高,也不是合格的教师。在全社会重振师道尊严,首先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一切环节,都要突出师德把关。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师德建设,对师德的要求不断明晰和细化,覆盖大中小学完整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逐渐完善。去年,教育部根据高校、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不同特点,分别出台了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了清晰的、不可触碰的红线,同时对违反师德行为的认定、查处等作出了具体规定。“零容忍”“绝不姑息”“一票否决”成为处置师德师风问题的关键词。

我们要看到,教师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不仅源于极个别教师在思想上、行为上缺乏对纪律和准则的敬畏,对有关规定置若罔闻,顶风违纪,也与相关部门在教师准入、教师日常管理问题上的失职渎职有莫大的关系。比如,贵阳中加新世界国际学校教师刘某某,之前因涉嫌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但当地教育局未对其持有的教师资格证进行收缴。刑满释放后,刘某某顺利进入贵阳中加新世界国际学校,在职期间发生猥亵学生问题。显然,当地教育部门、入职审查管理人员、涉事学校校长在这起事件中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都难辞其咎。对涉事学校校长撤职,对当时参与刘某某入职审查的管理人员撤职,并对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学校有关人员追责问责,就是要倒逼相关责任人把好教师入口关、日常师德监督关。

重振师道尊严,营造风清气正教育行风,最关键是要防微杜渐。不仅要求教师进德修业,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持身守正,洁身自好,坚决抵制不良习气侵蚀,带头做社会正气的弘扬者、引领者、捍卫者,更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夯实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严把教师入口关,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日常教育监督、舆论宣传,把师德师风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违规违纪行为,则必须严把执纪尺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仅要对教师的失德行为零容忍,对日常教育督导不到位,处置不力、方式不当或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推诿隐瞒的相关负责人也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严肃追责,以此倒逼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筑牢师德师风防线。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0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