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作者:lanke 时间:2019-12-02 23:14:15 点击:11477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司局长笔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必须紧紧抓住“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这个中心任务,进一步完善教育系统干部人事人才工作制度体系,切实让四中全会精神在教育系统干部人才中落地生根,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要着力推动广大干部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思想淬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广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将四中全会精神作为教育系统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分层分类开展学习培训,确保全员覆盖。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干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加强政治历练。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提高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使之自觉站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想问题、做工作。强化制度意识,推动领导干部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提高执行制度的政治定力。加强实践锻炼。将干部压到教育改革发展一线,选派干部人才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和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加大力度抽调干部参加重大专项任务,鼓励干部驻外工作,让干部在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急难险重的任务中、纷繁复杂的局面中锤炼制度执行力。加强专业训练。聚焦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奋进之笔”中心任务,围绕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等,开展各级各类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有计划选调干部参加专题研修,培育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

二要建设好勇担时代重任的高素质教育干部队伍。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建设好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教育干部队伍。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将党的领导体现在干部工作的全流程、各方面。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分析研判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各个环节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将坚持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确保组织意图、群众意愿、人岗相适相统一。健全选贤任能制度。从教育事业全局、组织工作整体谋划干部工作制度举措,推进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研制新时代加强直属机关、直属高校、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落实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健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加快完善教育系统干部工作“四梁八柱”的制度体系。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落实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干部政治素质、班子政治功能、单位政治生态”三位一体选优配强班子和干部,制定干部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实施办法,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增强班子政治功能,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坚持政治是“入场券”、能力是“坐席证”、担当是“鉴定书”,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改进干部推荐考察方式,健全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

三要集聚优秀人才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要坚持党管人才,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抢占政治、道德、法制、战略和学术“五个制高点”,努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中国教育特色的人才制度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聚焦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功能型平台建设与运行,加强对基础研究领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等配套办法改革。加大国际交流、开放合作力度,积极支持高层次人才参与重大科学计划。改进人才评价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育人关,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长江学者”等人才遴选的首要条件。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导向,在基础研究中建立健全代表作和标志性成果评价制度,在应用研究中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业绩和能力、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指导高校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坚持需求导向、以用为本,把人才流动的立足点放在推动事业发展上。加强政策倾斜和政策引导,鼓励人才向西部、东北地区高校流动。健全人才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探索高校人才流动沟通协商机制、高校间人才培养和流失补偿机制以及高校行业自律机制,坚决遏制人才无序流动。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深化直属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加大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的倾斜力度。探索职业年金等延期支付方式,建立人才薪酬待遇与履职年限、长期贡献相匹配的机制,引导高层次人才长期稳定贡献。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完善党委联系和服务专家制度,做好“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工作,激发报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的有机统一。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02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