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的实践路径

作者: 时间:2024-05-16 08:45:57 点击:2977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14日09版

“大思政课”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完善和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以思政小课堂联动社会大课堂,以学校课堂教学平台联动社会广泛资源平台,以学校思政课教师为主体联动其他教育主体,从而形成“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育人新格局。

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的实践路径包括:

以“三全育人”为统领,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力量。学校要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联动社会大课堂,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力量。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建构以“三全育人”为统领的“大思政课”育人模式。全员“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是指参与“大思政课”教学主体的多元性,即以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为核心的教学主体,联动专业课教师和社会英模劳模以及社会各界精英参与思政课教学,既发挥好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主体的作用,同时也发挥好社会精英以身说法的典型示范作用,不仅着眼于理论讲解,也着眼于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向度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学段来说,全过程“大思政课”教学模式是指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全过程育人。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不同。从道德情感、思想基础、政治素养到使命担当的全过程“大思政课”育人模式,要求编写适合不同学段特点又层层衔接的教材,这样才能保证“大思政课”有效、连贯。就学校而言,全过程“大思政课”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从踏进校门到毕业整个教育环节都要以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方式精心安排思政课教学,有效推动思政课提升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性、针对性。全方位“大思政课”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多元教学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贯彻全过程教学理念的同时,坚持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线上和线下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但思政课不应仅停留在课堂上,在社会生活中也要常讲思政课,英雄模范和大师不仅要进思政课堂,也应在社会生活中以身示范,传递思政教育内涵。

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纽带,发挥“大思政课”育人优势。“大思政课”重在以学理和实践引领并塑造学生的三观。学生三观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不同学段思政课内容螺旋式上升。虽然大中小学段思政课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统编教材和课程设置,并在各自学段中进行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探究,但在学段间的过渡和衔接上,缺少整体的监控和管理机制,使得思政课在知识结构上出现了重复和倒挂现象。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高校思政课的政治引导主要是以理论宣传和理论阐释的方式传导主流意识形态,这种方式的基础,是中小学思政课以感性方式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不仅要明确并完成各自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任务,而且要承接好人才培养中枢纽带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基础的思政课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家国使命,承载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当前,建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既遵循了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又尊重了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要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在整个人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不出现思想裂痕和断档。当前建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弥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存在的短板,又能解决高校人才培养持续性的重大现实问题,这集中体现了“大思政课”的育人优势。

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抓手,整合“大思政课”育人资源。在高校教学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大思政课”的核心主题部分,它们同向同行的成效决定了“大思政课”的育人成效。高校开展了挖掘其他专业和其他课程思政要素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形成了课程思政研究热点。课程思政主要指思政课以外的其他专业课程,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以外还承担着三观教育的功能。从学科分类来看,一般分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类。相对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承载着学生的三观教育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构成部分,理所当然也具有三观教育功能。此外,它还承担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自然科学也包含着“价值要素”,只是它们的价值要素通常不直接呈现,而是在自然科学探索奥秘的过程中呈现,如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这些都是蕴含着重要价值的思政元素。因此课程思政作为一种隐性思政教育一样具有重要人文价值和意识形态教育功能。从专业分类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作为通识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一种显性思政教育,它们理直气壮地以思政育人为主要使命。因此,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就要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以二者同向同行为抓手,整合“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的优质资源。

以多元要素协同一致为契机,营造“大思政课”育人环境。“大思政课”育人需要多元要素协同一致才能完成。多元要素主要指多元主体、多元单位(机构)、多元资源、多维时空教学等要素,它们共同参与和融合,营造育人环境,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同心圆式“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第一,从微观来说,建构以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体,其他专业教师、典型模范人物为辅助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从宏观来说,建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主体协同育人的机制;第二,开发和利用以教材内容为主、挖掘校内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的多元资源。第三,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辅,步调一致多元单位共同参与的大思政格局。学生的成长环境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构成的“三维”环境,在其不同成长阶段,“三维”环境各要素发挥着不同作用。所以,建构良好运行的“三维”育人环境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第四,实现以思政课堂与参观考察现实教学或沉浸式虚拟教学相结合的多维时空思政课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或同课异构的方式服务于多维时空思政教学,在时空纵向维度上以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还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达到“大思政课”教学跨时空的实效性,在时空横向维度上实现课堂、校园、社会等多维空间相互协同的育人格局。

(作者:牛小侠,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