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雪洒满武汉大街小巷,骤降的寒意笼罩着这座江城。华中科技大学纤维光电子学实验室里,陶光明教授团队仍忙得火热。
一张看似普通的医用床,记者躺下后,呼吸、心率、睡姿和全身体温分布的数据马上呈现出来,数据的准确度,尤其是灵敏度甚至比医用监测设备更精准。
原来,奥秘全在床垫背面细密的“线头”。虽然摸起来与普通缝补用的纺线无异,但这些“线头”内有玄机,成为这张床的“神经末梢”。
“这张床上分布着1024个压力传感器、188个温度传感器和6个呼吸传感器。”陶光明说,“与全身接满各种监测仪器相比,患者只需正常地躺在床上,既方便监测,也极大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双聘教授的陶光明,专注面向运动与健康智能化的纤维光电子技术研究,把光电学原理运用于纤维制造,科技赋能智能织物。
近几年来,陶光明团队通过联合光学、材料、结构等多学科交叉创新,还研制出了无源降温光学超材料织物技术。穿上新材料制造的衣服后,衣服不仅具有了“镜子”反射太阳光的效果,还能让穿戴者的体温更快散出去,“相当于穿了一面镜子,同时又外挂一台空调,但是完全无能耗。”陶光明解释。
目前,陶光明团队已在多地进行多轮试验,穿戴者皮肤表面温度能比环境温度至少低5摄氏度。2021年,陶光明团队的这一标志性成果在国际学术刊物《科学》杂志上发表后,已经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
“从一个高分子颗粒到‘一块布’的科研背后,我们从化工高分子材料开始着手,将光电子科学贯穿纺丝、纺纱、织造全过程,只有依托中国强大完整的制造业,才能把设想变为现实。”陶光明感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学校和相关企业给我们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
临近春节,习惯快节奏的陶光明仍然安排了满满的工作计划。谈到新春梦想,自信写在陶光明的脸上。
“在别人认为无法创新的传统行业蹚出一条新路,这是我们目前在做的有趣又有意义的科研。”陶光明说,“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研制面向健康智能化领域的一批新材料、新器件与新装备,我们的梦想就是通过科技让人活得更舒服、更有尊严。”
下一篇:续贷政策优化为中小微企业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