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动力增强 经济复苏力度料超预期

作者:lanke 时间:2020-12-08 23:07:18 点击:13082

  三大采购经理指数位于年内最高点,半钢胎开工率、焦炉生产率大幅高于去年同期,汽车消费持续回暖,重卡销售同比增长26%,物流业景气指数升至年内高点,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大增35.8%……在11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前夕,密集发布的一系列先行指标和高频数据显著上行,彰显供需两旺势头延续,“三驾马车”动力增强,经济复苏力度料超预期。业内表示,随着宏观政策更快落地见效,四季度GDP增速有望达到5.5%以上,全年经济实现正增长几无悬念。

  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之一,采购经理指数(PMI)走出了“九连荣”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中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2.1%、56.4%和55.7%,高于上月0.7、0.2和0.4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位于年内最高点,并且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

  财新PMI同样保持扩张态势,11月财新制造业PMI升至54.9,创2010年12月以来最高值,财新服务业PMI升至57.8,为2010年5月以来次高值,财新综合PMI升至57.5,创下2010年3月后最强劲增速。

  拉动国民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均有不俗表现。其中,出口率先跑出加速度。海关总署7日数据显示,11月出口增速高达14.9%,高于10月7.6%的增速。投资方面,制造业、地产、基建等投资保持稳步回升态势。其中,地产增速维持更强韧性,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强劲。

  消费方面,高频数据也显著上行。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6.2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3%。今年“双11”期间,各大电商平台交易普创新高,释放更浓消费暖意。据国家邮政局测算,11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312.5,同比提高35.8%。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11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7.5%,升至年内高点,快递快运业业务量再创年内新高。

  “近期高频数据表现乐观,无论是生产侧还是需求侧均在不断回暖。”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传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煤炭、钢铁、有色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百强房企与汽车销售数据保持持续复苏的高景气度,各类国际航运指数也明显上涨,预示出口在年末仍将保持强势。

  不少机构表示,11月种种迹象显示,经济升温趋势仍在延续。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指出,11月工业增速可能仍偏强,经济或继续向正常水平回归。同时,制造业投资或进一步回暖,基建投资单月增速或仍维持偏强,地产投资或继续保持韧性,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或将继续回升。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指出,11月经济复苏进程继续,保持供需两旺势头。需求侧“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增速持续回升;供给侧高频数据总体表现良好,工业生产将延续强劲态势,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可能进一步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0年末,不少地方密集开会部署,释放出全力冲刺一个月、打好全年收官战的强烈信号。

  11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经济运行调度视频会议,要求全区各市冲刺最后30天,努力全面完成2020年全年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会议提出,紧紧咬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力冲刺、精准发力,迅速扭转工业增速趋缓的状况,狠抓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动农业生产增收,大力挖掘消费旅游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

  牡丹江市12月1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聚焦关键领域促进增长,强化重点行业支撑,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投资拉动效益,确保农业丰产增收,全面做好经济运行调度,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活跃度,为全市和全省经济由负转正贡献力量。

  12月4日,大连市政府召开经济运行视频调度会议,要求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强化调度、加压推进、冲刺攻坚,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工业提质增效,不断激发消费需求,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做到三次产业同步发力、各个地区竞位争先,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有些地方经济增长已在三季度转正,有些地方还在努力转正。总体来看,各地正全面落实“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努力恢复经济增长。而年底确保稳增长的关键在于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即加大有效投资和引导项目开工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助推经济稳步复苏。

  刘向东表示,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快落地见效,推动经济增长向潜在产出附近回升,四季度GDP增速有望达到5.5%至6.0%区间,全年有望实现2%以上的增长。李超表示,经济复苏超预期,四季度GDP增速料达6.6%。

  “四季度经济将进一步回升,带动全年经济走势实现V型反转。”孙传旺表示,未来宏观政策将围绕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重点将放在保障经济稳定运行的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激发并提升内需潜力,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打好良好基础。(新华网   记者 班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