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现滞胀风险? 分析:经济并无大幅下滑风险

作者:admin 时间:2018-09-03 18:55:22 点击:6213

    我国经济增速连续12个季度在6.7%至6.9%之间,最终消费与服务对经济贡献稳步提升,经济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增强

  我国经济增速已由高速换挡至中高速,但并未对就业带来明显冲击,这主要得益于服务业对国内就业的贡献不断提升

  近来,国内猪肉、鸡蛋、蔬菜价格呈现走高态势,尤其受到豆粕价格上升、房屋租金上涨与能源商品价格抬升等因素影响,市场对通胀走高预期升温。加之,国内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有人开始担忧出现滞胀风险。

  滞胀,是指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停滞,同时失业与通货膨胀大幅上升的经济现象。从当前情况看,我国不会出现滞胀。

  目前,我国经济并无大幅下滑风险。从国际经验教训来看,一国或地区发生滞胀往往伴随着经济停滞,工业产出快速下滑。我国二季度GDP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之间,最终消费与服务对经济贡献稳步提升,经济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在增强。从制造业PMI处于扩张区域、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强劲等指标看,国内工业制造业有望延续扩张格局。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基础设施投资放缓与外需不确定性。近期相关信息显示,一些地方和部门正抓紧研究出台相关投资计划,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回稳。在外需方面,从中国对美国出口依存度、中国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相对低、积极拓展新的出口市场、全球需求保持扩张等因素看,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经济影响有限。

  同时,国内就业市场运行良好。我国经济增速已由高速换挡至中高速,但并未对就业带来明显冲击,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对国内就业的贡献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附近,低于年度调控目标5.5%,也低于发展中和发达国家(或地区)均值6.6%和5.5%,国内基本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从国内服务业与制造业PMI处于扩张区域看,国内就业市场仍存在改善空间。

  此外,通胀动能温和。从生猪出栏、存栏量与自繁养殖利润等指标看,近期猪肉、鸡蛋与蔬菜价格上涨属于恢复性上涨,而且受到近期动物疫情、极端气候及豆粕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但是,国内通胀有望保持温和格局,主要原因是:需求拉动温和。国内处于去产能、降低宏观杠杆风险阶段,受投资拖累,内需存在放缓压力,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主要是防范内需过快下滑,并非大水漫灌,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使得货币因素对物价影响有限。从扣除食品、能源的核心CPI同比连续3个月持平于1.9%,显示内需温和;猪周期温和。从生猪存栏量、出栏量、猪粮比等指标看,猪肉价格处于周期性恢复阶段,但国内粮食储备充足,市场竞争充分,以及生猪养殖恢复盈利等都是猪肉价格内在制约因素;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近一段时间,国内蔬菜价格上涨加快,主要受到气候、季节性等短期因素冲击;输入通胀有限。我国有别于欧美经济体,本币贬值对物价影响较为间接,一般需要通过大宗商品与上游工业品传导至下游消费品,但近年来国内下游消费品供给充足与同质化竞争激烈,国内PPI向CPI传导会有一个过程。

  尽管国内滞胀风险偏低,但在全球金融环境收紧、贸易壁垒,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等复杂环境下,相关问题仍需要继续关注。一是应防范疫情与房租对物价超预期影响。目前,疫情与房租飙涨呈现点状分布,需要防范的是疫情扩散与房租飙升的蔓延引发通胀超预期走高。二是应防范结构性债务风险。美联储货币政策趋向收紧,将对我国部分高外币债务的企业带来较大影响,需要防范我国去杠杆进程与他国政策收紧节奏加快、美元走强的叠加共振影响。三是应防范刺激政策加重债务负担。短期内,我国经济仍会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应属对冲性质,对冲需求过快下滑,支持有效融资,避免债务再度无序膨胀。(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 周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