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作者:lanke 时间:2019-01-10 11:22:36 点击:6328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和指南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十三五”规划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命题。继而,习近平总书记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等重要场合,多次详细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报告提到“人民”的次数达203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党的一贯追求,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宗旨。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归根到底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好的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内容,也是提高人民获得感的必由之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民的美好生活的维度是多重的,包括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等,但其中教育是前置性的,好的教育是稳定的就业、满意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等的前提和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从2015年起将新增招生计划主体全部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这一系列举措成效卓著,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教育公平,很好地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以人民满意为尺度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人民是阅卷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以人民满意为尺度。

毫无疑问,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依然有一些教育问题困扰着广大家长、教师和学生,比如学前教育供给不足、学生学业负担重、中小学生近视率高等。对此,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到,满意是一种主观感受,人民满意的标准是多元的,也是动态发展的。一方面,不同群体对教育的期待有所不同。有研究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教育资源越富集的地区,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越低。另一方面,不同的时代,人民对教育满意的标准也同样在发生变化。过去,在各级教育普及率低、受教育机会稀缺的时代,“有学上”就是令人满意的。如今,在各级教育普及率迅速提高的时代,人们还希望“上好学”。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满意往往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令人满意的不仅是获得了比过去更好的教育,往往是比周围其他人获得了更好的教育。

面对人民多元化、个性化、动态变化的教育需求,一方面要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更重要的是,要着力破解其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孩子实现类型上的差异化发展而不是高低层级上的差异化发展。举例来说,如今,职业教育发展困难重重,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就业前景、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都低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本应是类型上的区别,但实质上已经演变成高低层级上的差异。原因在于,学术性资格与职业性资格无法互认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难以建立。对此,很多国家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国家资格框架,清晰界定出每种资格并列出其层级关系,使学术性资格与职业性资格互相贯通,也便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并且使各种学习成果得到承认。

人民满意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尺度,但必须认识到,人民满意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常常是短期的。例如,很多人一边批评应试教育、抱怨学生学业负担太重,一边却为自己的孩子择校、参加各类校外培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不是仅仅满足人们短期的教育需求,而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来引导和满足根本性的教育需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办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推进教育公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不断深入推进教育公平尤其是基础教育公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讲话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基础教育公平又是教育公平的基础。要以师资均衡配置为重点,优先保障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市域甚至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关注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当前,“三区三州”已经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要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控辍保学、招生倾斜等一揽子举措促进“三区三州”教育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师队伍质量。教师质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第一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同时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的复杂改革不断涌现,政府部门之间的跨部门合作日益成为常态。但由于各个部门的规章有各自的逻辑和规则,甚至有时存在冲突,跨部门合作并不顺畅。在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复杂艰巨、传统跨部门合作面临困境的背景下,必须依靠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社会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的战略地位,以大局为重,勇于突破部门规章,在党的领导下有效开展跨部门合作,形成合力,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长期以来坚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展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同时特别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当前人的全面发展的权威表述,是新时代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的衡量标准。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未来。当今世界的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一些重复性高、烦琐枯燥、大量使用人工的不经济的工作将被智能机器人取代。未来,新的技术将以更加迅猛的态势对劳动力市场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仅仅依靠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将无法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持续变革,解决之道关键在于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赖德胜  李廷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