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奋斗新的伟业——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作者: 时间:2022-10-31 08:54:52 点击:8414

https://tv.cctv.com/2022/10/28/VIDEi7bqyeCYqb3XdliYoA9y221028.shtml?spm=C45404.PhRThW8bw020.EToagw7mjlwm.2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我们继续来看“奋斗 新的伟业”系列节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第一动力是什么?是创新。如何谋划科技创新?二十大报告作出了系统的统筹部署。今天我们继续邀请相关人士,共同聚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在二十大报告中,“创新”出现多达几十次,是最热的高频词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报告还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的总体目标。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是一以贯之地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二十大这次提出来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这是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工作一以贯之、高度重视。”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创新成为百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只有抢占科技制高点,才能赢得战略主动。”

  为了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二十大报告还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统筹部署。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谋划和一体部署,这在党的工作报告中还是首次,这充分体现出总书记对历史发展规律,对当今时代特征,对未来发展关键的深刻洞察和把握,充分体现出党的创新理论和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从历史上我们看到世界科学中心的更迭、国家经济持续繁荣以及人民生活持续向好等,都与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能力密切相关。”

  在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侯建国:“统筹推进这三个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的内在要求,将有效打通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国家强的通道。”

  怀进鹏:“创造力和创新力是世界强国的基本素质,而创造力和创新力依赖于什么?就是人才。而人才来自哪里?就是教育。所以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你会感觉到从科技支撑、人才支撑,核心是教育支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怀进鹏:“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成就与实践证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而教育是根本。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期盼的重要途径。”

  过去的十年,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目前,我国教育普及程度总体上稳居全球中上收入国家行列,其中,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国际社会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每年全国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输送数以千万计毕业生,继续教育为各行各业培训上亿人次,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铺平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之路。

  怀进鹏:“过去十年的成就和发展已经为我们实现教育强国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是这里的任务非常艰巨,体现在我们人才培养是否能实现我们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是否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能力在世界可比的环境下,能达到我们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的改革、在教育的能力方面,要下更大功夫。”

  教育强,则科技强。围绕科技创新,二十大报告提出“四个加快”: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侯建国:“在‘四个加快’要求的背后,一方面,深刻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重大急迫需求。同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必须形成自主、完备、高效、开放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这样才有可能把握这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机遇,开辟新赛道、培育新优势。”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如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报告也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侯建国:“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它安全。”

  王志刚:“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既表明了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我们只能赢,不能输,也不会输。我们有这样的信心,有这样的决心,同时我们也有这样的能力,能打赢。这些年实践也证明了,我们已经打赢了很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过去的十年,我国加快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高于欧盟2.2%的平均水平。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正在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王志刚:“这些成绩有力支撑了我们国家‘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只有以科技的突破才能实现我们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

  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报告还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王志刚:“新型举国体制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以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聚集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和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来联合攻关。”

  二十大开幕当天,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上,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也实时收看了大会直播。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优势、体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典型领域。十年来,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载人航天不断刷新纪录,中国空间站从规划一步步变为现实。

  侯建国:“新型举国体制的显著优势是能够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能更加高效地配置创新资源、更加有力地强化协同攻关,迅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人才支撑。建设科技强国,必须靠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支撑。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王志刚:“我们国家科技人才规模不小,但是人才结构方面、人才水平方面还有不足。特别在拔尖人才方面、在科技领军人才方面、在卓越工程师方面都存在着不足,这些也是我们在人才工作方面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怀进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协调推进的共同任务。我们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第一任务,把服务国家战略、推进人民生活更好的目标发展来作出我们的努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有力支撑,优先还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系统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关键在于落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任重道远。建成这三方面强国,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有了深厚的基础,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就有了坚实的保障。


来源: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