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在2018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作者:admin 时间:2018-02-08 15:52:00 点击:6473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  王海燕

(2018年2月7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总结工作,统一思想,谋划新时代甘肃教育事业发展“奋进之笔”,部署2018年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张世珍副省长将作重要讲话,给我们指方向、明思路、提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分两个部分报告全省教育工作。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精彩纷呈;2017,成绩喜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治本之策,坚持发展上优先考虑教育、工作上优先支持教育、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推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戮力同心,开拓进取,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扶贫抓精准、保证抓党建,加快推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阶段性成就显著,老百姓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梦逐步成为现实。总体讲,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

(一)全省教育大局稳中向好。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办学特色更加明显,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突出抓好高校学生和教师党支部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出台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实施意见,向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全部派驻党委书记兼政府督导专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有效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细则精神,制定“对下约谈”等36项制度,完成省委专项巡视29个问题整改,对省属高校和厅直单位开展巡察。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干部“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持续保持安全稳定局面。

(二)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截止2017年,全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较2012年提高33.48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较2012年提高10.1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较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2016年,这三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5%,比2012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发展。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964所,全省幼儿园达到7122所,实现了1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2012年以来,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00所,受益幼儿16万人。十八大以来,建园总数、在园人数、教职工数、学前毛入学率实现“四个翻番”,基本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乡村的四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全省58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全面改薄”项目惠及1.1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257万名学生,义务教育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多种方式扩大和共享优质资源,着力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问题。控辍保学力度持续加大,联保联控责任不断压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99%以上,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数字教育资源覆盖全省所有教学点。“同步课堂”“异地课堂”让贫困地区学生分享了更多优质资源。

普通高中发展特色鲜明。加快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投入资金3.14亿元改善54所集中连片贫困县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启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较低地区的普及程度大幅提高,绝大多数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特色实验校分别累计达到60所、89所。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达到57.73万人,高考录取率达到80.62%,创历史新高。

现代职教体系基本完善。加快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改革试验区建设,完成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一期建设任务,首批4所院校3万余名师生入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双千计划”、中职校长能力提升计划。2017年全省中职学校调整为188所,中职招生8.7万人,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打通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对口“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人才上升通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累计组建省级行业型职教集团21个,33所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广泛开展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技能培训,年均培训近百万人次。

高等教育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实现每个市州至少设置1所高等学校的目标。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设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173个,新增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5个,面向社会开放科研平台300余个。启动“双一流”建设,重点推进6所高水平大学、54个一流学科、3个高职特色专业群建设。2017年承担纵向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厅级科研项目2640项,获得授权专利1704项,承担应用转化项目2511项。在省属高校成立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并启动祁连山大型真菌保护利用项目,推进实施祁连山生态重塑计划。高校服务社会发展和培养人才的功能进一步凸显。

民族教育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实施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专项规划、藏区教育发展攻坚计划和支持两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甘南州学前和普通高中实现“三包”目标。“全面改薄”项目资金按在校生数的120%向民族地区倾斜,实施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内地民族班扩招工程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采取“两个为主”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藏区中小学双语教学质量,加强民族地区师资补充和紧缺人才培养,藏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已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民办教育持续加强。省政府出台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措施,积极引导社会优质资金进入教育领域。贯彻落实新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扩大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2017年全省民办学校达到2570所,学生数51.54万人,较2012年增长13.7%。民办教育成为助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有效增强了教育资源供给。

(三)教育改革难点重点取得突破。出台《甘肃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甘肃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事项实施方案》《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改革政策,确立了教育改革的框架方案。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推进中考改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将体育学科纳入中考范围,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改进高考招生投档录取模式。扩大中职学校对口升学和省内单独测试招生规模。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设置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率先在全国开展中职学校正高级讲师评审,从2017年起全面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健全教育督导体系,成立了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四)教育公平惠及程度稳步提高。

教育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省委、省政府全力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连续七年成为全省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五年来共为全省农村学校补充中小学教师2.1万名、幼儿园教师近1.1万名,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62.7万人次。17.23万名乡村教师按政策规定每月享受到了生活补助。代课人员历史遗留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解决了2003年以前县级政府聘任的代课人员问题。启动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扩容增量向城市倾斜。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建立体系完善的困境儿童教育保障措施。出台残疾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实施市州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设等5个特教提升计划项目。每年设立专项资金5000万元,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提升工程。

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这五年,我们坚持一个不能少的原则,全面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138.2亿元,受益学生562万人次。免除全省所有在园幼儿(补助)保教费,对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园幼儿再增加1000元补助。免除全省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为农村户籍学生、城市贫困家庭及涉农专业学生每年发放2000元中职助学金。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农村特困供养家庭和享受农村低保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对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

(五)教育精准扶贫扎实推进。聚焦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教育扶贫专责工作责任,实施“9+1”教育精准扶贫专项支持计划,制定14个市州“一市一方案”、23个深度贫困县“一县一清单”、贫困家庭“一户一对策”和受教育贫困人口“一生一规划”方案。印发《关于支持全省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出台《甘肃省关于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关于支持全省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一揽子教育脱贫的超常规举措。聚焦“两州一县”教育脱贫,积极落实对东乡、积石山等地的特殊扶持政策。建立教育扶贫东西部协作推进机制,天津市、国家开发银行甘肃分行等与我省签订教育脱贫协议。2015年起专设精准扶贫专项招生和革命老区专项招生计划,2017年录取贫困地区考生3.79万人,集中连片贫困县考生高考录取率达到79.06%。去年,全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现场会在我省召开,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家正式批复我省建设全国唯一的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我省教育精准扶贫经验和做法得到全国各省的广泛认可。

(六)教育开放格局不断扩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成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功举办两届主题论坛,联盟成员总数达到148个,涵盖亚欧、北美等26个国家。第24届华夏园丁大联欢—2017丝路风情敦煌行活动在甘肃成功举办。我省8所高校与省部(局)实现共享共建、7所高校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范围,与9所国内高水平大学建立省校合作关系。境外设立6所孔子学院、8个岐黄中医学院、4个中医中心,为沿线国家教育国际化注入了新活力。2017年在甘留学生达到2500人,职业院校招收留学生实现零的突破。2017年中央和省级媒体报道甘肃教育达1200余篇。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报道266篇,全方位反映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成果和亮点工作。

通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必须向打好脱贫攻坚战精准聚焦。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贫困地区是教育发展最大的短板和弱项。我们必须攻坚克难,加快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坚守一个不能少的定力,一个不掉队的毅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让人民满意。

实现教育公平惠及,必须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惠及程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重视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学有优教、公平惠及的前提。

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才能真正办好学生喜欢的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

完善教育服务体系,必须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向纵深。改革是破解教育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扫清发展障碍,突破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健全发展机制,才能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培养时代新人,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摆在首位。党的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把牢育人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教育成就是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是深层次的、服务发展是宽领域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强力推动的结果,是社会各方真诚关心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坚持在教育一线的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第二部分,未来五年,任重道远;2018,只争朝夕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伟大历史时期,分析发展形势和现实要求,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首先要明确工作定位和方向。

 今后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基调。党的十九大对未来五年的教育工作做出全面系统的部署,明确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基本战略;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明确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明确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发展取向;明确了教育必须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要深刻领会六个明确的核心要义,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将是我们长期坚持的着力点,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将是我们长期聚焦的主攻方向。

2018年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2018年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对于做好2018年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全力保障“学有所教”,努力实现“学有优教”。要聚焦择校热、中小学课外负担重、创新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布局等重点难点和社会关切,将改革做深做实。陈宝生部长要求,2018年要举全国教育战线之力办好五件大事。一是把学习宣传阐释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重要历史使命完成好。二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要开好局,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要开启新征程。三是深入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四是推动教育改革再深化、再突破、再出新。在教育“四梁八柱”初步出台的基础上,搞好“内部装修”,补齐整体制度设计短板,填补整体结构漏洞,扩大改革受益面。五是筹备开好全国教育大会。林铎书记、唐仁健省长多次强调,要用改革的方法,扩大各类教育资源供给,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着力解决好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辍学率高、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等问题。强化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民办教育。

2018年全省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大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盯高质量发展总要求,聚焦教育扶贫总任务,消灭短板、消除弱项,强化统筹、促进均衡,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打牢教育现代化基础,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甘肃篇出彩文章。

落实2018年教育工作任务的总体考虑。提高站位点,明确奋进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艰苦奋斗、敢死拼命的作风,瞄准问题、科学谋划,书写好“奋进之笔”,集中力量、全力攻坚,啃下“硬骨头”,全力促进甘肃教育高质量发展、整体性提高。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站位,落实首要政治任务

实施“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研究全覆盖”行动。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全面实施“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系列行动,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三进”工作,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特点打造十九大精神学习示范课,做到班班通、人人懂,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生根发芽。强化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理论研究,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讨会,建设“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智库”,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二、突出公平,抓好四个关键

    (一)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保障机制改革,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统筹机构设置,不断完善甘肃教育发展体系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我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事项方案的各项任务,出台《甘肃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强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等一揽子改革政策,为高考制度改革夯实基础。深化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标准体系。探索民族地区双语类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出台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办法,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

(二)推进教育协调发展。重点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乡村弱、城镇挤”等突出问题。要提升基准线,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11个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确保到2018年底消除超大班额。实施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不断扩大普通高中内地民族班招生规模,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实施好特殊教育学校能力提升项目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进一步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要补齐薄弱点,加大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高质量完成“全面改薄”项目五年规划既定任务。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和普通高中改造计划,统筹推进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协调发展。落实建设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各项任务,加快推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二期建设,推动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开展高校转型发展评估,积极构建配套制度体系,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加强对外交流开放程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不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站位方面,要有战略意识、战略眼光,坚持多渠道交流、宽领域合作,聚焦资源凹地打造,推动中小学到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突出吸引、运用,聚集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助力甘肃教育快速发展。平台方面,要着力推动省部共建、对口支援和省校合作协议的落实落地,全面落实“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合作备忘录年度任务,不断提升教育合作交流内涵和质量。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增进区域教育合作共赢,深化双边多边交流合作。有效提升与天津等省市合作交流的层次质量,不断延伸范围和领域。模式方面,积极推进“多对一”团队式对口帮扶,在学科学位点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结对帮扶。利用和培育好本土优势特色,联合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建设一批高端合作实验室、研究基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等到国外访学交流,引进世界名校师资,强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吸纳国际的、多元的先进理念,融通内化、凝练形成甘肃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四)狠抓教育精准扶贫。按照教育扶贫总体目标和任务,重点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工作,努力补齐发展短板。把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学和 “首次就业”作为帮扶关键点,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抓好控辍保学,各地要压实控辍保学责任,以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为重点,健全机制、强化措施,下决心解决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问题,确保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抓好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在深度贫困县建设幼儿园789所,实现深度贫困县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为23个深度贫困县每县(区)改扩建1-2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落实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确保2019年秋季开学前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抓好教育资助政策落实,下功夫抓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扶贫资助政策的落实,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孩子有学上、不失学、上好学。加大教育资助政策落实的监管力度,保证学生资助一个不能漏、一个不能错。抓好民生实事,实施好深度贫困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和支教行动,做好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温暖工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攻坚计划,出台甘肃省建设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工作方案,在平凉市等地先行先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三、突出质量,实现四个提升

(一)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党建质量。全面落实教育部党建质量年各项任务,不断强化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稳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巩固、提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大抓基层狠抓基层,抓实抓好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积极开展“组织力强化行动”,做实高校巡察工作。广泛开展“党建示范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测评体系,解决学校党建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群众凝聚力和发展推动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增强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实施办法精神,整治教育领域隐形变异的“四风”突出问题。紧盯廉政高风险部位,强化预警和风险防控,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提高监督执纪工作精准度。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和教书育人阵地。强化教师授课纪律和规矩,加强教材管理和网络建设,落实高校党委书记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高校领导班子听课、督导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确保始终传播党的声音。

(二)全面提升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把德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快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协同推进全学段育人任务落实,筑牢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和思想根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座谈会和今年4月拟召开的全省高校思政工作座谈会精神,确保中发“31号”、甘发“21号”文件要求落到实处,重点构筑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体系。按照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建齐配强辅导员队伍,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深入开展“红色基因传承行动”“学习青年习近平”等主题教育活动,创建“三全”育人示范校,打造德育经典品牌。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抓好“五个千所示范学校”创建、示范和推广。将体育美育纳入中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之中,扭转一些地方和学校重智育、轻体育美育的局面。落实学校美育改革与发展备忘录任务,实施学校美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加强大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加强心理健康、国防、法治等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正确的审美观念,一个勇敢面对未来的信心。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实施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和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着力抓好农村地区普通话推广工作和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

(三)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统筹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人才资源,走育引并举之路。人才培养方面,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落实《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高校办学绩效考核办法和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力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能力,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实施“双一流”建设,推动我省一流学科和专业建设目标和任务落实落地落细,着力培养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人才和咨政研究团队,推动高校出人才、学科出成果。人才引进方面,实施甘肃省高校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采取“项目+人才”方式,完善项目引才政策。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集成各类人才计划项目与政策资源,打造引才绿色通道,培植高层次人才向甘肃自然流动的丰厚土壤,加大引才工作力度。使用人才方面,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使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激发科研人员释放活力,贡献智慧。充分发挥雁阵效应,带动整体科研水平提升,集中力量打造专业、学科和区域集群,推动形成发展高度、发展高原、发展高峰。

(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能力。严格按照《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研究制定实施意见,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注重培养,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形成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从源头上保证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在职教师培养,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树好榜样,立好旗帜。启动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探索教师专业水平测试,逐步提高教师上岗门槛,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积极推进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爱国奋斗情怀。精准补充,盘活现有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多形式增加总量。加大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等方式,建立省级统筹补充机制,完善学区乡镇内走教制度。强化培训,提升“国培”和“省培”质量,为市县培育地方教师培训专家团队。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23个深度贫困县倾斜,2018年实现23个深度贫困县乡村教师培训全员覆盖。积极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强化管理,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严格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工作。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使教师由“学校人”转为“系统人”,推动县域内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深化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与监管,优化岗位设置。落实待遇,进一步完善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更多教师。落实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四、突出惠及,做好四份“答卷”

(一)深入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重点解决幼儿园师资短缺和“入园难”“入园贵”“小学化”等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着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办好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扩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学前教育研究指导,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坚决防止幼儿园伤害幼儿事件发生。

(二)深入实施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计划。积极向国家争取招生计划,进一步提高高考录取率。加强自学考试专业管理,推进自学考试“专接本”工作,制定“专接本”与应用型专业考试计划的对照衔接和过渡办法。扩大在校大学生参加自学考试二学历试点院校。稳步推进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引导推动职业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持续推进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帮助和引导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计划。持续推进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行政效能。放权要到位,全面落实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文件的政策,切实为高校办学松绑减负,推进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进一步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限。管理要到位,进一步清理规范教育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修订中小学职称评定条件,加大对贫困地区、乡村学校的倾斜支持力度。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实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深入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服务要到位,加快推进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力抓好 “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逐步实现“一网通办”。

(四)实施服务社会能力提升计划。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脱贫优势,对农村劳动力广泛开展技术技能精准化培训,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定向招生、订单培养”,开通“入学、就业”直通车。大力发挥高校人才、科研、咨询等方面的集中优势,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政服务。加大各类研发平台、基地和新型智库建设,推出一批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争取在国家级科研成果、科研团队、科研项目上有更大突破。完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机制,打通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战能力。

五、突出保障,夯实五个基础

(一)强化依法治教能力。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广一批依法办学典型。积极开展全面依法治教实践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切实提高教育部门、学校负责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依法治教的意识和能力。

(二)强化政策经费保障水平。按照国家政策导向,积极谋划、储备一批好项目,主动对接和争取国家层面对我省教育发展的倾斜支持力度,主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经费支持。要盘活现有资源,吸引社会力量,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大事、办好事。要不断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统筹使用,合理安排预算支出,强化绩效评价,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三)强化教育督导效能。坚持督政为主、督学为本,全面开展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出台《甘肃省贯彻<教育督导条例>实施办法》《甘肃省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实施办法》,指导各地建立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相应机构,督促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全面落实教育督导各项工作任务。指导市县全面开展中小学综合督导评估,实现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完成全省督学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专项督导,做好2018年度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各项工作。

(四)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构建符合甘肃实际的网络化数字化教育体系,提升“三通两平台”使用效能,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推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在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率先实施“同享大城市教育优质资源信息化示范项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夯实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基础。

(五)强化校园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安全稳定工作职责和任务落实到位。建立联动联控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夯实抵御和防范渗透的坚强防线,做好师生思想动态排摸化解工作,加强校园安全监管,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教育,重点抓好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和食品、校车安全,不断提高教育舆情的应对处置能力,着力构筑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弘扬正能量,讲好甘肃教育故事。

六、突出能力,锻炼四个本领

(一)切实抓好学习转化。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着贯彻落实的力度。检验领导干部学习能力强不强,最主要看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领导干部要积极探索“如何转化”的问题,在学以致用上提高效能。要带头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锤炼政治思维,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新精神新部署新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政治觉悟、理论素养、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有效落实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

(二)注重研究发展难题。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在座各位要带头扑下身子、沉到基层,深入到师生中发现问题、征求意见,把调研和督导结合起来,带着问题去,揣着答案来,得到“发言权”。认真分析研究调研中发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找出破解发展难题的策略和途径,拿出实招高招,逐个解决,一个都不能少。

(三)着力提升专业能力。教育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在强化专业能力上着实下一番苦功夫。坚守“初心”,时刻保持知识不足、能力不足、本领不足的恐慌之心和危机之感,凝聚智慧,科学决策。要干一行、懂一行、专一行,既要学通党情国情、省情教情这门公共课,又要学精岗位职责分管领域内的专业课,在业务和政策方面成为行家里手。要强化底线思维,研判风险,早预防、早处置,“黑天鹅”要防,“灰犀牛”也要防。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挺在前面,严守正风肃纪的政治线。

(四)强化政策执行力。“施工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要聚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好领导干部落实工作的“风向标”,当好“施工队长”,盯住关键处、抓住薄弱点,激发干部群众干事热情,精准施策全面落实到位。要抓好省级、县域和内部三级统筹,落实好不同层级抓教育的主体责任。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决策部署,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写好甘肃教育发展的“奋进之笔”,努力答好新时代为我们命制的考卷,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

2018年春节将至,衷心祝福同志们新年快乐,工作顺意,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