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痛点”,持续提升职教吸引力

作者:lanke 时间:2021-05-26 20:40:00 点击:28946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组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和积极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实现了许多突破,尤其是在民众认可度和社会吸引力方面。如:高职专科学校实际报到率稳步提升,中职学生满意度和雇主满意度均有大幅提升,社会捐赠设备物质持续增长、种类丰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等。但与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一定距离。在新时代尤其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瞄准“痛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和主动作为,全面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吸引力。

  完善办学条件,引导中职多样化发展。受适龄人口递减、社会对教育预期提升、中职升学通道不畅、“重普轻职”观念根深蒂固等因素影响,当前中职教育吸引力还不够强。要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现代化建设对多样化人才需求出发,鼓励各地政府全面核查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优化中职学校布局,加大投入,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效益。办学主体应坚持以育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多样化中等职业教育,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和民众认可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校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整体上较为缺乏。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培训。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型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等有利资源,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实践训练。二是推动学校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明确兼职教师标准,使兼职教师队伍稳定下来,用得上、留得住、真教学,形成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三是做好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健全鼓励、支持和保障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相关的制度和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学校、行业企业、教师各方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以区域职教创新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一是明确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责权利,落实支持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相应的待遇及支持、鼓励政策。二是推动行业、企业、学校联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行业企业紧缺专业及人才应急设立机制,开辟紧缺专业灵活设置的“绿色通道”。三是鼓励专业化产教融合服务机构发展,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评价、流动、激励等职能。四是拓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领域和深度,支持各类企业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或举办职业教育,推动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

  对农村职教常抓不懈,加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力度。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贫困问题最直接的教育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大力度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要求,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二是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视,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形成稳定长效的政府投入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将资金有效地分配在基础保障、师资建设等方面。三是增强涉农专业吸引力。面向有实践经验的农民,培养稳定的职业农民队伍,稳定农业生产;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及时优化专业调整,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四是加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力度。加大对县级职教中心的投入力度,强化条件能力建设和职业培训功能,确保各类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

  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除确保职教经费投入、畅通与普通教育的沟通机制、打破管理部门之间的壁垒等,还要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一是深化薪酬分配改革。建立技能导向的技术工人长效激励机制,企业工资总额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倾斜,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资增幅应不低于本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增幅。二是同等对待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参与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探索在基层大学生村官选聘时,面向职业院校毕业生单列计划;落实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称评聘和职务职级晋升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对待。三是构建全方位、多视点、广渠道的立体化大宣传格局,搭建智能化、系统化传播平台及渠道,讲好职教故事,传播职教声音,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