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发展的着力点

作者:lanke 时间:2019-08-13 09:54:17 点击:18355

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变的阶段,随着人民大众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高考生源人数的不断下降,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性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迎来新生机遇。从民办高等教育领域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民办高校可持续性发展带来契机,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调整、教学能力开发和考核评价机制提出新思路。因此,一支专业化、特色化、多主体、多层次的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民办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民办高校应该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充分利用体制机制的灵活性,科学定位,特色立校,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提高教师引进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师资队伍结构调整,矫正引进标准,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开发,更好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需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保持民办高校的“可持续性”。

在师资队伍引进标准上,民办高校始终跟随公办高校的步伐,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和特色性,没有发挥自身体制机制的灵活性,没有结合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没有在师资引进的标准上下功夫。应该探索满足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之路,充分利用人才引进的灵活性,结合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在师资引进上,改善师资队伍供给主体的结构,从提高师资队伍供给主体的质量出发,给原有的以公办高校退休教师、军队自主择业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为主的专任教师供给主体增加新的供给要素——企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矫正民办高校师资引进标准的偏差,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瞄准率。

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就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深度合作,比如:师资招聘凸显应用型和技能型,彰显民办高校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或者根据专业需求,邀请企业资深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担任专业课实训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充实应用型兼职教师队伍。

专任教师可以更多地从应用技能的操作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而不能仅忙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具体可采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试点经验,组织有培训需求的专任教师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培训。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院校与企业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养新型教师型学徒。在实训过程中,以企业为主导确定具体培养任务,注重具体技术、技能等富有实战经验的锤炼。教师型学徒培训期满,经鉴定考核合格,可按规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

供给侧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促进了民办高校的内涵建设。在开发教师教学能力时,我们要打破固有的以培训班为主的培育模式,进行课程改革,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让教师成为本科应用型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建立教师主动提升教学能力的新的培育模式。

对民办高校的教师来说,教学能力的提升需求程度更加强烈。民办高校应利用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强烈的优势,在体制外“变轨”超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深度融合,改变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发教师教学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以“金课”建设为抓手,进行课堂革命,各民办高校教师要着力打造符合本校专业特色的“金课”,消灭“水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开发应以“金课”建设为抓手,学校提供课程建设的政策保障,支持教师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花钱去打造本专业的“金课”,在开发“金课”的过程中,自主提升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学活动设计组织、沟通协调、课程开发、信息技术应用、科研等方面的多种能力。

二是进行课堂革命,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局面。鼓励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不局限于有问有答的方式,鼓励学生对教师所授课程,有批评、有质疑、有争辩,既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也能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

三是提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在“互动网+”时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学习APP等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强大冲击,教师应适信息化教学浪潮的到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提升运用信息化开展教学的能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教学发展需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08月12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