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龙 绘
从岁首到年终,2018年家庭教育大事不断。
政策层面,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育部门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责任、新要求;教育部出台文件严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为学龄前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政策保障;在家庭教育立法呼声日高的背景下,继重庆、贵州之后,山西、江西相继推出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湖南出台文件认定5种“校闹”行为属于违法,为教师依法执教、平安执教助力。
学术层面,北京师范大学发布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有温暖的家”是学生心中“人生最重要的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年会倡议新时代新家风,指出家风建设对社会和谐与民族复兴具有根基意义;两岸家庭教育学者热议隔代教养利弊,认为祖辈教养的确是很多家庭的刚需,但父母是教养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更是铁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一市成立长三角家校合作研究与指导联盟,共建家校合作的教育环岛。
社会层面,心梗、脑梗、骨折等“陪写作业综合征”刷屏朋友圈,学生“减负”家长反倒“增负”值得教育部门关注,家长如何科学理智陪伴孩子成长需要学习;“湖南12岁男孩弑母”震惊社会,如何避免悲剧值得反思。
全国教育大会赋予教育部门推动家庭教育新责任
9月10日是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将德智体美劳作为培养人的目标,强调家庭教育四个“第一”的重要价值,将“教育”放在“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之首,对教育部门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责任、新要求。
教育部出台文件严禁幼儿园“小学化”
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坚决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小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的,将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通知明确了5项治理任务: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和老师忽略儿童游戏的价值,不知道休闲娱乐玩耍是孩子成长的必需,是儿童的权利。上学前玩得充分的孩子,后来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率都提升得很快。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明确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因为他们认为孩子上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知识教育不符合孩子的天性,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
山西、江西推出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5月31日,《山西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在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定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18岁以下儿童有900万,其中14岁以下留守、流动儿童有67万。条例规定,家庭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不能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时也应当履行监护人的义务;学校应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发展规划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城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并将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9月30日,江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西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定于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将江西地方特色文化写入家庭教育内容,确定每年5月的第四周为江西省家庭教育宣传周。
在政府推动上,《条例》明确了财政经费统筹保障,确立了议事协调机构,明确了政府主导下的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强化了家风家教场所建设,加大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强化了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制度,明确了政府有关部门对从事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的管理。
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是江西省要面对的重点问题,《条例》明确了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细化了监护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具体要求,强调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重点向父母未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提供家庭教育的帮助和指导。但《条例》通篇没有出现“留守儿童”这4个字,用的是“未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主要是不给留守儿童贴“标签”。
迄今,全国已有重庆市、贵州省、山西省和江西省等4个省市推出了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
湖南认定5种“校闹”行为违法
3月31日《湖南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条例(修订案)》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明确,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采用以下5种方式表达意见和要求都将视为违法:1.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教职工、学生或者非法限制教职工、学生人身自由;2.在学校等公共场所停尸;3.围堵学校或者进入学校扰乱教育教学活动;4.侵占、毁损学校房屋、设施设备;5.蓄意进行不实宣传报道或者制造、散布谣言。
条例明确4种情况学校可以免责:1.因学校以外的第三方侵害造成的;2.学生自杀、自伤、走失的;3.因学生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学生、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告知学校且学校无法预见的;4.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意外发生的。
条例还明确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8岁以下学生幼儿应建立上下学接送交接制度。
如何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一直是家校双方深感困惑的棘手问题。此条例一出,广大老师纷纷表示“松了一口气”。
北师大发布全国家庭教育调查
9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发布《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这份在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325个区县的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和班主任的调查显示,学生视“父母”为最崇拜的人生榜样,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温暖的家”,部分家长离孩子眼中的“好父母”还有一段距离:言传身教不完全一致,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内心真正的诉求。
调查报告显示,家长最关注孩子的学习,高于对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的关注,但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参与程度并不与关注度成正比,有三成四年级学生、近五成八年级学生表示家长较少卷入自己的学习生活。
对学习的过度关注和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关心不足,导致部分家长不尊重孩子,两成多家庭几乎没有亲子沟通。这种情况到八年级更加明显。青春期的孩子更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内心,家长应该更重视亲子沟通。但现实却相反,八年级家长几乎每天花时间和孩子谈心的比例相比于四年级下降了14.5%。这一错位是导致青春期亲子冲突增加、亲子亲密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班主任表示家校沟通存在困难,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全是学校的责任,仅两成家长与班主任谈论家庭教育,可见家校共育指导服务亟待完善和拓展。
中教家委学术年会倡议新时代新家风
10月27日,中国教育学会于苏州举办2018家庭教育学术年会,发布《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对比研究报告》和《北上广青少年性意识性行为调查》。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新家风”这一主题,指出家风建设在社会和谐与民族复兴中具有根基意义,优化家庭精神环境需要价值重塑和文化自信,新家风建设践行的主体是父母、践行的方式是融入家庭教育全过程。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作风、风气、风格与传统,是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性格特征和文化氛围”“家风是一种隐形的、巨大的、综合性的教育力量”“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是一种文化基因,是一种精神的信仰,是家庭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如何树雅正家风、育时代新人,成为每一个家庭的独特课题。
两岸家庭教育学者热议隔代教养利弊
9月15日,中国教育学会和台湾嘉义大学在青岛举行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两岸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度研讨“家庭教育中的祖辈参与”,认为祖辈教养的确是很多家庭的刚需,但父母是教养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更是铁律。
针对祖辈对子女家庭的强势介入,提供有效帮助的同时也带来突出矛盾的现状,专家建议要理性认识祖辈教养的利弊,厘清两代人的责任边界,呼吁社会提供专业支持、赋予祖辈能量,学校要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构建“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保持留守儿童成长的真实动力系统。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发布6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状况调查,指出“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长三角家校合作研究与指导联盟成立
6月11日,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在上海举办首届长三角家校合作高峰论坛,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一市的22个家校合作研究与指导机构宣布成立“长三角家校合作研究与指导联盟”,将秉持“共建、共研、共享、共赢”的发展宗旨,共同推动长三角各地区家校合作的发展。
长三角家校合作研究与指导联盟将构建家庭自觉、部门协同、专业依托、区域重塑、学生中心的家校合作格局,努力形成上有政府支持、中有教育局行政主推和业务指导、下有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家长及社会资源的教育环岛。
“陪写作业综合征”刷屏朋友圈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个经典梗今年有了新版本。秋季开学不久,10月的朋友圈先曝出两份“陪孩子写作业,大人急到送医院”的特殊“病历”,某五年级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急到心梗住院做两个支架。11月,南京一位33岁妈妈被孩子写作业“太磨叽”气到“脑梗塞”住院。不少家长在两篇文章下评论说“深感同情”“找到了组织”。
还有爸爸辅导11岁儿子写作业被气到咬伤儿子、一年级女娃的父亲陪孩子写作业时捶桌子捶到右手骨折,甚至有家长开始在朋友圈“抛售”孩子:不要房不要车,礼金嫁妆全都送!只求“亲家”现在就来辅导孩子作业,把未来的儿媳领走!
种种“陪写作业综合征”的诱因,固然有作业过多、过难的客观现实,也与家长期望太高、耐心不够,用大人的节奏去要求孩子等家庭教育失误有关。陪写作业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减负”不该给家长“增负”,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给家长提供更多支持。
“湖南12岁男孩弑母”震惊社会
12月2日,湖南省某镇一名12岁的男孩小吴,因不满母亲管束自己抽烟,持刀将母亲砍了20多刀,残忍杀害。事后,小吴将菜刀扔到鱼塘里,换下有血迹的衣服,淡定地和两岁的弟弟在一起,还假借母亲的名义向班主任请假。因小吴不满14岁,没有被拘留。
一个12岁的儿童置亲情和伦理于不顾,残忍杀害亲生母亲,之后也没有任何难过或悔罪的表现,甚至还认为“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我就是恨她”。
这一令人震惊的事件引发社会热议和反思,有人认为国家立法应当调整对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有人指出他有反社会人格。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我们注意到“吴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他母亲是这两年回老家生二儿子才开始带他”“这孩子习惯不好,喜欢偷别人钱物”“他经常找他妈妈要钱”“不高兴就打他妈妈”“他平时不怎么爱和别人交流,比较沉默”等细节。悲剧如何避免?就从父母依法履行监护人职责开始,从自己抚养孩子开始。(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记者 杨咏梅)
学院官微
学院官网
党建思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