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新”在哪儿?

作者:admin 时间:2018-10-22 12:00:39 点击:7478

“请揭牌!”主持人钱颖一话音落下之时,韩启德、袁家军、杜玉波、杨振宁、施一公共同为西湖大学揭牌,标志着西湖大学这所社会力量办学、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校正式成立。

10月20日,美丽的西子湖畔,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教育部原副部长杜玉波,以及杨振宁等5名诺贝尔奖得主、林建华等70余位国内外校长及代表、马化腾等近百位捐赠人,共同在现场见证这一特别的时刻。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一袭黑色西装搭配红色领带,站在主席台,微笑着向全世界宣告:西湖大学,今天,正式扬帆起航!

西湖大学这所新型大学的成立,备受社会关注。那么,这所大学到底“新”在哪?为什么吸引了这么多人的目光?

西湖大学是新时代的产物

“‘人生只为一件大事来’,我这辈子的大事,就是创办一所大学。”施一公坦言,“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使得西湖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

一边是以科学为梦想的顶尖人才团队,一边是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美丽城市,英才与名城携手逐梦。

“西湖大学的创办应该说是这个新时代的产物。”施一公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中国都已经是高等教育大国,目前正在稳步迈向教育强国。

在施一公看来,西湖大学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教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社会和百姓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渴求、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些都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创办提供了前提条件;地利,就是浙江杭州,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历史文化名城,特别适合新型大学的诞生和健康发展;人和,则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海外储备了一大批顶尖科学家和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学者,为创办新型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巨大的人才储备,同时海外的高端人才也具有强烈的回国报效祖国的愿望。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西湖大学应运而生。

2015年3月,施一公和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与国家千人计划数千名专家和众多科教工作者一起,集思广益,希望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创建一所民办的、研究型的、有望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小型综合大学。

他们憧憬:“这里,将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为中国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和支撑。”

从那时起,西湖大学就明确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作为办学定位,以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发展目标,聚焦理学、生命与健康、前沿技术等方向设立一级学科;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或其他顶尖人才领衔组建相关院系,进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而后面向本科生。

如今,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已整装待发。

“新”体现在办学模式和管理上

从2015年3月发起办学倡议开始,西湖大学就备受社会瞩目。

这所大学究竟“新”在哪里?

关注过西湖大学的很多教育同行均认为,西湖大学之“新”体现在基金会筹集社会资源举办大学的模式上,基金会办学模式有利于保证学校的非营利属性和办学自主权。

新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采用基金会的办学模式。

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硏究所副研究员魏建国看来,在办学经费方面,公益性的民间资本以捐赠的形式进入西湖大学,这让其成为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所非营利性的研究型民办高校。

与现有民办大学不同,西湖大学的举办方非个人或企业,而是一个社会组织——西湖教育基金会,它承担着为西湖大学筹集资金的重任。

据西湖教育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刘旻昊介绍,马化腾、王健林、王东辉、陈一丹、张磊等超过30位社会人士已成为西湖大学创始捐赠人。截至今年9月底,西湖教育基金会的签约资金为35亿元人民币。

施一公说,今后随着西湖大学走上正轨,西湖教育基金也会变得更好。“我们的目标金额是200亿元人民币,有200亿元到300亿元的本金及其产生的收益,应该能够较好地支持西湖大学运行发展。”

不同于许多已有的大学,西湖大学之“新”还体现在管理上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公助民办。

“这有利于实现现代大学组织治理,有利于探索建立董事会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大学治理体系。”西湖大学副校长仇旻告诉记者。

在西湖教育基金会理事陈越光看来,在制度规则确立以后,校董会就应给校长以治校的最大空间,学校的灵魂人物还是校长。校董会更多的是在道路上划线、装灯,开车是校长的事情。

未来更富挑战性也更值得期待

一所好的大学离不开优秀人才。

西湖大学从2016年开始主要依托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向全球招聘学术人才,截至今年9月,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5000多份申请,目前已有来自13个国家的68位优秀科学家签约加盟西湖大学。

“这批创校教师,主要分布在物理、化学、工程、信息、生物、基础医学等学科,在各自研究领域拥有世界领先水平。从今天起,他们正式成为西湖大学理学院、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奠基教师。”施一公说。

因在马约拉那费米子方面取得一系列理论成果而获得2016年布拉瓦尼克青年科学家(地区)最高奖的李牮是第一位正式入职西湖大学暨浙江西湖高等硏究院的青年学者。

对李牮而言,加入西湖大学这场对自己颇具意义的冒险中,马鞍就位,指明灯亮起,他坐上马背,握好缰绳,“已经准备好快马加鞭了”。

施一公介绍,被称为“西湖一期”的首批19位博士研究生已于2017年9月在西湖大学注册入学;今年8月26日,学校迎来了“西湖二期”的120位博士生。“这139位同学无一例外地都曾拥有多种选择,但他们为了追寻心中的梦想,都毫不犹豫地来到初创期的西湖大学开启自己的科学生涯。”

“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着由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推动的巨大变革。”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表示,这种瞬息万变的环境为西湖大学和南科大这样的新型大学提供了机遇,通过新概念、新组织、新制度和现代高等教育训练出的新专业团队,开创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

陈十一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未来可能不在我们掌握之中,但大学仍需要在我们这个时代起到引领前沿的作用,培养全球公民和未来的领导者,发掘新知识,做出贡献和影响,并始终对我们人类下一阶段要做的事保有疑问。

“未来更富挑战性,未来也更值得期待!”施一公说,期待10年、20年之后,西湖大学将作为一所世界瞩目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用自己的方式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重要贡献!他也深深地相信,西湖大学虽然是国内第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但是我们不会孤独。30年、50年之后,在中国大地上,一定会产生一大批足以代表中国人水平、足以为中国科技发展、为世界文明进步保驾护航的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

“西湖已至,未来可期!”施一公说。(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2日第3版 版名:新闻·要闻    记者: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