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如何有效服务乡村振兴:对接需求培养全产业链人才

作者:lanke 时间:2021-09-17 07:59:25 点击:14455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地方高职院校居于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承载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的重任。地方高职院校对接乡村振兴需求培养培训全产业链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探索。

对接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构建全产业链专业结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没有乡村产业的振兴,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就失去了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必须主动作为,对接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构建全产业链专业结构,培养乡村振兴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娄底职院主动对接娄底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构建形成家庭农场、农机智能制造、农村商务、农村医学等专业群,开设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农村经营管理等涉农专业。涉农专业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农村经营管理等产业链,专业设置体现了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新产业和家庭农场、大户、合作社等新业态融合趋势。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扎根基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受城镇化发展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进城务工,留守农村的往往是老人和小孩。因此,培养一大批具有扎根基层情怀的青年大学生,是地方高职院校直接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

要培养学生具有扎根基层的情怀,就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娄底职院长期坚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和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0年选取娄底经开区中阳村作为“院村合作”试点村,对中阳村村级规划、村级组织建设、农技人才培训、农业科技咨询、输变电技术人才培养、休闲农业服务培训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与此同时,学校把中阳村建设为校外实习、培训和研发基地,将课堂搬进田野,让学生在田间地头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培养学生扎根基层创业的情怀,毕业生刘勇就在中阳村流转土地进行创业。

学校从2019年开始与娄底市委组织部合作实施“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干部人才,湖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领导对“村干部定向培养模式”给予高度肯定。

多措并举,主动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赋能

针对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地方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人才与技术优势,多渠道赋能乡村振兴。娄底职院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赋能。

一是送培训下乡。学校建有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基层农技员培训等20多个培训平台,除了在学校开展集中培训外,还将培训班开到乡村,每年开展涉农类技术培训2600余人次,开展动物疾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等多个工种的涉农类国家职业资格高级技能鉴定,承担地方乡村医生本土化培训。

二是送技术下乡。学校把技术工作室建在田头,随时服务当地群众;定期开展科技扶贫、科技下乡和志愿者下乡等活动,将科普知识与技术送到乡村。以曾玉华教授为带头人的专业技术团队,除驻点指导中阳村乡村振兴工作外,还指导新化县10多个村的猕猴桃、刺葡萄种植技术,并定期下乡帮助村民进行绿化设计与养护。曾玉华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工作者、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三是送文化下乡。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创业与子女教育、移风易俗等专题讲座和“四送”活动,支持村级图书室和文体娱乐设施建设,引领村民文明素质提升和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