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一体路该怎样走

作者:lanke 时间:2020-12-16 07:27:28 点击:22044

一段时间以来,中高职一体成为热门话题。在具体实践层面,职业院校通过“3+2”“五年一贯制”等方式广泛开展中高职衔接;在体系建构层面,学者们提出通过课程标准等制订统领中高职一体。在“类型论”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到底该怎么遵循其固有的类型特征,通过差异化的“一致”实现中高职的“一体”?

    从泛专业化过渡到专业化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容特征是“行动性知识的学习”。行动性知识的功用是实际的运用,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专业知识都要注重实用。行动性知识关注身体的参与,通过身体的全面参与获得记忆,并以体验与经验的形式留存在人的身体、头脑与心灵之中。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阶段,都必须坚持以行动性知识的学习为主。

    从中职到高职,行动性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从泛专业化过渡到专业化的过程。中职的专业领域比较宽,即中职指向专业大类如机械、旅游等;而高职应有明晰的专业方向,学习有明确岗位指向的领域性知识。对于中职而言,应适度加强实用性的文化知识学习,打好更扎实的文化基础,而高职应更偏重于实用性的专业知识。就身体机能的训练而言,中职要关注的主要是身体机能的反应,更多地训练与一般性工具的关系,形成技能性知识,而高职则要注重身体机能的综合与输出,即能够通过功能输出,证明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能力。

    中职、高职教育的一“泛”一“专”能较好地解决中职作为就业出口将逐步关闭的现实问题,中职更多地担负起基础性职业教育的责任,为高职提供意向性生源;同时,能较好地解决技术进步带来的工作岗位“中空化”问题,培养更多高技能型人才。

    从体验性深入到实战性

    职业教育的学习方式特征是“做中学”。做中学是一个本土性概念,内涵丰富,其最核心含义是通过具体“做”的行动,学习“做”的知识,最终导出“做”的结果,即会不会做、做得好不好、怎么才能做得更好。“做”包括了做事与做人的统一。

    中职与高职的“做中学”,都是在实践当中学习。但是从中职到高职,“做中学”应是一个从体验性延伸到实战性的过程。就学习的场所而言,中职的“做中学”应主要在校内的实训室与实训基地进行,既方便学生的管理,也满足未完全成熟学生安全学习的需要;高职的“做中学”应更多在企业环境中进行,体现更多的岗位真实性与身份真实性。就学习的内容而言,中职的“做中学”应以“虚实融合”为主,即通过对真实任务的改造,形成模拟性的教学任务;而高职的“做中学”应充分体现“实战性”,以真实的项目与任务作为学习的载体,在技术中心等相对开放的条件下完成项目化学习。

    中职的“做中学”适度退离企业环境,高职的“做中学”进一步贴近企业,中职、高职阶段的一“退”一“进”,能较好地解决当前中职校企合作深化困难的现实问题,引导更多的企业在高职阶段与院校深度融合,在日常的教学中完成人才由学校到企业的自然输出。

    从注重素养聚焦到输出能力

    职业教育的学习产出特征是培养核心素养与职业能力。核心素养是学习者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品质,而职业能力是未来从事职业生涯需要的关键能力,这两者融为一体表现为劳动世界始终追崇的工匠精神。

    在学习产出的定位方面,职业教育可以有更优的一体化设计。中职阶段应更加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突出学校教育的独有功能,体现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则可以采用“以简单承载复杂”的方式,即采用相对简单的项目或是任务,学习行动性知识,重在习惯、规则意识以及态度的养成。而在高职阶段则需要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相对真实的情景当中,通过项目学习习得综合职业能力,并且这种职业能力可以完成功能性的输出,即学生在走向岗位后,能较快地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在职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进一步固化,正如地基在支撑中得到压实,具有了更高的支撑能力。

    中职阶段需要打好隐性的核心素养之基,核心素养可以成为职业能力形成之基石;高职阶段需要突显职业能力之本,归根到底,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中职、高职阶段的一“隐”一“显”,使核心素养与职业能力在学习者身上得到统一。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明晰,中高职一体的实质是要为学习者提供一条连续的发展通道。在这条通道中,职业教育体现出作为类型教育的一致性以及中高职不同阶段的差异性:主要学习行动性知识,由泛专业化过渡到专业化;通过“做中学”的方式,由体验性学习深入到实战性学习;最终通过核心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形成,完成与职业生涯的顺利接轨。

    (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作者:朱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