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多样化激发高职院校生态变革

作者:lanke 时间:2020-07-07 15:00:04 点击:11146

生源结构多样化是扩招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变化,除了应届中职、普通高中毕业生之外,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往届中职或高中毕业生等均被纳入了招生范围。在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转型提质迫切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不仅仅是一时的应急之策,更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之需的长远趋势。生源多样化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巨大扰动,高职院校的生态系统必须进行有目的的、合理的变革,才能有效迎接面临的挑战。

第一,适时扩展办学目标。高职院校长期举办全日制学历教育,招收高中或中职应届毕业生,对外培训在高职院校中是边缘化的工作,对有技能提升需求的社会人员的开放程度不足。非传统生源大量涌入将引发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嬗变,对此高职院校应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高职院校对非传统学生应抱有教育情怀、人文情怀,研究他们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地供给课程体系、技能习得、知识学习及日常生活服务,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实施扩招及后续教育。这是高职教育长远发展的一项目标,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向类型教育迈进的重要内涵。

第二,着力建设全能型师资队伍。面对连续扩招带来的严峻挑战,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捉襟见肘。一方面,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据测算,2019年扩招后,按生师比18∶1计算,全国高职院校共缺5.5万名教师。如考虑每年自然减员约1万人,则需补充6.5万名教师。另一方面,师资队伍的素养难以完全胜任对非传统学生及对外培训的教育教学任务。非传统学生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与传统学生相比,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往往更直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更复杂多元,知识基础也参差不齐。目前对教师的要求仅仅强调技术技能教学能力,实际上,对非传统学生的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扮演多种角色的能力,不仅仅是技术技能教练、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应是思想品德的引领者、心理问题的疏导者、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新型课程的现场研发者、教育教学方式的实践创新者、班级多元文化的创建者、日常生活的帮助者等。教师必须具备与非传统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能力,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为此高职院校应围绕非传统学生的教育问题,强化对所有教师的培训,努力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帮助、促进教师通过自主学习、职场学习、泛在学习等途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努力研发多元课程。非传统生源的状况千差万别,年龄参差不齐,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多种多样,且总体上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已存在陌生感,对学习时间有个性化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针对这些情况研发多种形态、多种层次的课程,构建适切的课程体系,合理设计、设置课程。在新技术、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课程不能仅仅聚焦于动手操作技能的习得,而应强化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补齐非传统生源的短板。文化基础类课程的编制应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束缚,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准则,以工作过程性知识为主体,适当糅合学科知识。课程形式应尽可能采用模块课程的样式,大力精简教学单元的知识容量与时长,普遍采用短小精练的内容模块,为非传统学生提供丰富的、可灵活选择和组合的菜单式课程体系。另外还应推广网络课程,开发活页式教材、立体教材等新形式的教学资源,方便非传统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多种通道进行学习。

第四,大力开展分层分类教学。非传统生源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步骤、学习时空场域等均复杂多样,因材施教对他们尤其重要。非传统学生一般学习动机强烈,目的明确,对知识、技能的实用性要求高。由于要兼顾工作及家庭,他们不少人无法进行全日制学习,教学只能利用晚上、双休日、节假日进行。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应切实实行完全学分制,科学确定学分的知识技能要求与学时要求;合理安排不同课程的交替、不同内容的教学课时,以满足技能学习的实际需要和非传统学生对灵活的学习时间的需要。同时还应大力倡导整合面授和线上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结果导向的非竞争性教学评价,为突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对非传统学生的限制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需要的非传统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坚持底线标准,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

第五,革新招生和就业工作。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根据政府下达的招生计划进行招生,直接与高中或中职学校对接,通过高考或对口单招考试进行选拔。学生毕业后自主择业,学校负责推荐工作。这样的招生和就业模式基本上是在教育系统内运行,是封闭式的。但是,对于非传统生源而言,学校招生必须走出校门,面向广大地域内分散的、不确定的、信息获取不够畅通的生源,有时还需要解决潜在的招生对象入学意愿不强烈的难题。这对高职院校的招生提出了新挑战。除了认真组织、积极投入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努力取得社会有关部门的合作,尤其是要获得政府宣传部门、基层政府部门的支持,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同时还要创新入学考试形式,探索适合非传统生源的选拔方式。另外,对于未来将毕业的非传统学生,高职院校还应提前谋划他们的就业工作,除了倡导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培养形式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就业渠道和形式,帮助非传统学生找到较好的就业出路。

除上述几方面要素的变革外,扩招还需要政府切实落实财政支持,划拨充足的经费。另外,与非传统学生相适应的证书制度也需要预研。总之,生源多样化与高职院校不期而遇,高职院校须顺势而为,主动改变自身的组织生态,从各个方面积极应对,才能变压力为发展动力,保证有质量的扩招和培养。

作者:赵蒙成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07月07日第7版 版名:职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