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为目的的实践本位的教育类型,充分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与劳动教育联系紧密。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育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方法,丰富载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科学的劳动育人体系。
落实劳动育人,要围绕一个中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需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做好“五育并举”文章。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劳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教育内容选择、教学设计、课程安排等方面都围绕这一中心进行,服务于这一中心。
落实劳动育人,要筑牢两个阵地。既要立足学校,也要立足社会,筑牢校内校外两个育人阵地。要出台学校劳动育人实施意见,完善制度设计,统筹校内资源,营造劳动育人浓厚氛围,将劳动教育落实在专业教学和校园日常生活中。要建设校外劳动育人基地,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践基地,拓宽劳动育人的社会实践途径。做到校内与校外的统一,劳动与教育的统一。
落实劳动育人,要统筹三类劳动。要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目的,做好寝室卫生清洁等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以提升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胜任能力为目的,做好专业实训等专业探究性劳动教育。要以提升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目的,做好学雷锋等社会公益劳动。通过劳动育人,让学生学会生活,善于工作,服务社会。
落实劳动育人,要避免四种倾向。要避免劳动教育被窄化。不能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某个具体活动。有体力劳动教育,也有脑力劳动教育;有物质生产劳动教育,也有精神生产劳动教育,内涵丰富,不一而足。要避免劳动教育被僵化。劳动教育要实现以劳促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健美的目标,这是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内在联系,不能人为地孤立割裂劳动教育。要避免劳动教育被弱化。德智体美劳“五育”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切忌将其他四育置于劳动教育之上而弱化劳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要避免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被淡化,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
落实劳动育人,要畅通五个渠道。一是要坚持劳动育人与学校教学相结合。要把劳动素质作为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把劳动育人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劳动育人因素。要按照要求开足实践课程,保证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二是要坚持劳动育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实习实训等各类专业实践活动。要做好创新创业项目设计与孵化工作,抓好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三是要坚持劳动育人与校园日常管理相结合。要在图书维护等方面设立学生自治岗,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四是要坚持劳动育人与资助工作相结合。要开发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创造条件让学生做事,在做事中教学生做人。五是要坚持劳动育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要运用好校报、新媒体,讲好不同类型奋斗者的典型故事。要利用重要节点,开展文艺演出等“劳动”主题的特色活动。要建立主题班会制度,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全国时代楷模和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成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