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被动培训走向自主发展

作者:admin 时间:2018-08-01 18:40:17 点击:7731

唤醒需求意识、主体意识、审辩意识、反思意识、践行意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各级财政投入巨额经费、相关机构提供多种项目选择、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专业发展培训已成为中职教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迫切需要关注培训的有效性问题。如何稳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除了培训组织方需精心设计、严密实施培训项目外,尤为关键的是受训教师需要通过行动逐步唤醒自己的需求意识、主体意识、审辩意识、反思意识、践行意识,以更好地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

需求意识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每个教师都有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需求,面对相对复杂的教育对象与环境,中职教师自我发展需求会更加多样。所谓需求意识是指教师对自己发展需要的关注,想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并能清晰地加以表达,在此基础上关注怎样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并有意识地去评估需求满足的状态。

需求意识是发展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师可以尝试通过“程序性的引导”唤起自己的需求意识。具体做法是:写需求清单——在参加培训之前把自己的需求逐一罗列出来,这是对自己专业发展状况的一次自我诊断,越详细越好;需求梳理——分析自己的需求,找出其中最需要发展的关键性需求;需求表达——通过各种形式主动表达自己的培训需求,让培训部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知道;行动选择——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认真寻找合适的培训项目并做出选择,这是需求意识唤起的关键。

满足发展需求是中职教师培训的根本目的,参训教师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培训者充分关注、回应、满足教师的需求,才能克服培训针对性不强的积弊,最大限度地保证培训的实效性,达成培训与受训目标的充分一致。

主体意识 我们怎么参与培训

从培训组织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前中职教师参加培训的主体意识不强。主体意识是指受训者的自我角色定位,是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态度,表现在培训前的充分了解与选择、培训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培训后的需求整理及权益悍卫。

教师主体意识的确立包括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一是主角参与,在培训中教师以主角还是配角方式参与,培训的效果大为不同,主角参与是一种高投入的参与行为,与学习产出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二是情感投入,即在培训过程中有情感的注入,包括建立对培训的期待、在培训过程中构建良好人际互动关系、在培训后形成新的学习共同体。三是全面参与,即培训者作为主体,关注培训活动的全部,包括参与培训的班级管理工作、作为资源性主体参与培训的生成性教学等。四是权益悍卫,中职教师培训因为涉及的专业与类型过多,的确存在一些质量低的培训,作为受训者要有权益悍卫的意识,充分使用自己的评价权,促使培训方改进教学与管理。

参加培训的教师唤起自己的主体意识,“在参与中获得”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同时这种意识也能唤起培训组织方的服务意识与质量意识,形成“围绕培训者发展需求满足”的互动关系。

审辩意识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审辩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态度,是受训者在培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性思维与主动态度,包括对培训内容与方式的消化、选择,对相关理论与经验的辨别、批判,对观点与理念的进一步阐释与发展,从而完成“外来知识”到“个体知识”的建构与转化。

唤起并培养自己的审辩意识是一个渐进的行动过程,从层次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理性审视,中职教师培训涉及的内容庞杂,需要对理论与经验进行理性审视,教师的头脑中才不会输入过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二是主动消化,职业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多是情景性的,不可能存在“处方式”的问题解决方案,因此需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对象进行消化性处理,把外来的知识与经验逐步转化为与自己情景关联的认知。三是延伸思辨,教师参加培训最终要完善的是自己的理念与方法系统,需要一定的逻辑思辨,因此与主讲教师以及同伴就观点、理念、方法进行探讨与辩论十分必要,能有效延伸并提升培训效果。

审辩意识是主体意识的一种具体化。审辩是一种消化,能把他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审辩是一种提炼,能化多为少、化杂为精;审辩也是一种创新,在审辩过程中能生发出自己新的观点,形成更高位的理念。当然,审辩也是一个帮助培训方修正的过程,使之更加精准地服务于培训需求。

反思意识 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反思是一线教师最熟悉的一个名词,在时序上指向过去,在对象上指向自我。通过回顾性的思考,以及与自我行动体系的对照,发现行动或观念体系存在的问题,确定其中的关键节点,并逐步找到行动改进与尝试的方向。

反思意识是可以逐步培养并不断强化的。中职教师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采用以下的反思技术来强化自己的反思能力。一是回顾性检视,在培训的每一次课或活动环节结束后,进行头脑中的“回放”,这是一种高度有效的反思技巧,通过反复的“回顾与回放”,在头脑中会自然结晶出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学习收获与产出。二是对照性思考,在回顾性检视的基础上,与自己的观念体系以及行动体系进行对照,在对照过程中需要问自己“为什么”与“换一种方法行不行”。三是方向性寻找,在对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自己行动与观念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明晰自己行动改进的方向,至此反思性活动才开始走向实质,即产生行动改进的念头与想法。

反思性品质是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连接认识与行动的关键节点。具有反思意识,掌握反思技术,就能从培训这一外部环境中不断吸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并为践行做好准备。

践行意识 行动才会真正成长

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做中学”的行动体系。践行意识是指教师“尝试运用”的意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加深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并在认知、情感以及价值观方面升华到和谐状态。

知易行难,践行是教师发展性培训的最终落脚点,是培训效果检验的最大关键。践行意识与行动集中体现在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岗位以后,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尝试着做,在培训中经过审辩、反思获得的理念与经验,在具体的情景中会去复现与尝试,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会在课堂当中运用,这样的尝试与运用会鲜活课程,激发教学活力。二是学会转化,这是深度践行的关键,职业教育培训不可能直接面对学科,因此需要把他人的理念、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做法,并通过实践的深化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理念与方法。三是知行合一,在理念与践行之间需要一个融合的过程,通过践行体验“更加合理的教育”,就能逐步摆脱知行分离的状态,获得价值观的升华。

践行意识是一种“深化认知”的意识,通过践行把“知”进一步提升为内心认同的真知,这时的践行就是主动的、心甘情愿的,最终会达到“知行合一”——这是培训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五种意识是中职教师发展性培训的五个关键节点,构成教师成长的完整链条,是由“知”到“行”的深入过程,也正是教师专业成长自然发生的过程。教师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逐步唤醒这五种意识,就能在培训中最大限度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并逐步形成五种关键品质,导引教师由被动接受培训走向自主专业发展。

(作者系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31日第4版 版名:职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