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协防重大疫情

作者:lanke 时间:2020-03-17 15:37:12 点击:15921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控历史,难以预见多数传染病的发生规律,但是传染病发生之后各个国家采取的措施、普通民众的健康素养差异之大,会直接影响疫情的防控效果、灾后社会经济恢复速度和一些衍生性问题。

针对近期在全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为切实有效做好教育系统的疫情防控工作,深入研判疫情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领导批示,组织北京大学等高校、卫生疾控部门的专家团队,借助专业力量,迅速编撰并及时发布了幼儿园、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这对于科学精准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生活教学秩序意义重大。

防控指南某种程度上填补了面向国民教育序列传染病防控教材的空白,内容体系整体呈现出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精准性等特点。防控指南依据科学防治、依法管理、分类指导、家校联防、教医联控原则,明确了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基础知识、防控操作技术等。在应用层面呈现出较强的可行性,能够有效指导学校全方位落实、落细、落小疫情防控。同时,还照顾到了学段差异,实践操作性强,对学校做好应对疫情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疫情防控指导方案。

每一次重大传染病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们的卫生习惯、生活习俗,对于易感人群集中的学校更是如此,但从恐惧地、被动地接受防控措施到镇定地、积极地改进卫生习惯和习得健康行为都需要一个过程,尤其对于年轻学生和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对于学校来说,要抓住疫情逆境中的健康教育时机,配合应急性社会治理与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改进,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协同性专业引领下,分学段、分地区针对各级学生开展规范性传染病防控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维护个人健康的多重责任,掌握传染病的病原性常识、传播机理、致病危害,习得自我健康防护技能。

疫情过后,学校更要肩负起联防联控的重任,继续以学校教育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以防控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同时,以家校合力引导学生认真配合常规检查,强化学生的全时段健康行为意识,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最终让低年级学生具有健康意识、形成健康卫生习惯,高年级学生掌握传染病防控技能、认同并逐渐形成健康责任感、健康价值观。

各级各类学校都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场所,针对学校具有的人员聚集度高、人员活动频次高、社会关注度高等三大特点,应引导学生以健康知识武装自己,尽早意识到个体致病对周围群体的影响。面对防疫布局过程中部分民众不科学、不文明的行为,学校健康教育前置是引领健康素养提升最有效的路径之一。相比传统学校教育体系中的系列考试知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公共卫生知识具有更持久的价值。相对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来说,学校具备更专业的教育功能,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将疾病预防知识向父母传递,学生的健康卫生习惯能够影响家庭,从而在公众健康素养提升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学校必须在疾控部门指导下,肩负起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教育的重任,包括手足口病、腮腺炎、肝炎、流感、肺结核等常见传染性疾病,通过实践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素养。媒体也要大力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健康教育的宣传,配合学校健康教育,让大众传媒成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的校外主战场。毕竟,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都需要公众基于客观常识认知的理解、支持、参与。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言,要以省为单位,加大对于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确保卫生保健人员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适当比例,确保县域内教育系统卫生专业干部的话语权和作为空间。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17日第2版 版名:评论  作者:杨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