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应成教师内在自觉

作者:admin 时间:2018-08-15 08:57:01 点击:6327

日前,教育部组织召开了改革开放40年来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等命题,吹响了新时代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号角。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教师能否“回归本分”,推动学生“回归常识”,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评价教育,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评判教育的成效”,这些要求是推动教育回归常识的关键所在。毋庸讳言,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坚持教师第一身份、教书第一工作、上课第一责任,切实做到德高、学高、艺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扎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受教育者的地位,使其从被动学习变成自我主导,并将受教育者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实质上是实现学生主体化,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教育,内在要义在于“尊重人性、关怀人生、促进人生幸福”。

在我国,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的观念古已有之,但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相对特殊的国情等原因,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的实践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之间依然有差距,实践中不乏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为中心的现象,这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已很难适应剧烈变革时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

人是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立足点与归宿。正如教育家顾明远所言,信息技术时代的变革给教育环境、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但学校及其教师不会消亡、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显然,科技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诸多学习场景,如新媒体、云计算、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传感器技术、虚拟现实等,逐渐赋予教师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未来的教育发展,要充分发挥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必须深刻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是真正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是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高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以大数据和信息网络技术变革为契机,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实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则是从长远上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育人等机制。

另一方面,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统一,广大教师应直面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发展需求,从批评者和主导者转变为促进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育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自觉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让每名学生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毕竟对于教师而言,每名学生都是唯一的,都需要去发现、去欣赏、去雕琢。教师微笑地面对学生,学生也会微笑着面对人生,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

(作者:刘永林   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08月15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